室內樂的組合從弦樂,木管,銅管。二重,三重甚至九重奏,可謂變化多端。作曲家們無不把寫室內樂當成寫日記般的,表達最懇切的感受,最個人的,最隱秘的心曲表白。就連狂傲,激憤的貝多芬在寫他的弦樂四重奏時,感性,徹悟,傾訴的理智樂句,對自己一生做了回顧和總結。這是密室內的告解,這是和至愛親朋的交談,充滿對生命的感謝和讚美。聽聽貝多芬的第十五弦樂四重奏(String Quartet 15 A minor, OP.132)的思緒萬千,和著樂曲一起去感懷吧。
法國近代作曲家梅西安(Olivier Messiaen 1908-1992)傾盡一生的研究鳥鳴,和對神,對被造的大自然的讚頌。他曾被囚在納粹集中營,剛好集中營里有一位小提琴手,一位大提琴手,還有一位單簧管手。加上自己彈得一手好鋼琴,組成了集中營里的四重奏樂隊,為此創作了《時間的盡頭》(Quatuor pour fin du temps)這首作品,用了近一小時的時間來闡述時間的盡頭 – 永恆。
這首作品是梅西安在讀聖經《啟示錄》時受到啟示的。經文說:“我又看見另有一位大力的天使,從天降下,披著雲彩,頭上有虹,臉面像日頭,兩腳像火柱。……我所看見的……天使……,向天舉起右手來……說:‘不再有時日了!’”這些自然地,充滿鳥鳴的,“不合常規”的象徵主義的旋律,讓很多“不習以為常”的聽眾如坐針毯。如果你靜下心來,一定聽得出那是一首對神和自由的讚美詩。
猶如一個上流的宴會,賓客們正襟危坐,禮貌周到的進餐時,忽然廳門大開,一群奇裝異服的不速之客闖進來,他們無視宴會的規矩喧囂著。淑女紳士們,有人拿出白手帕掩住鼻子,有人瞠目結舌,有人在老學究的眼鏡後面斜視著,有人連連搖頭大嘆:世風日下啊!
陳美(Vanessa-Mae)穿著迷你裙,激情演奏著電子小提琴,踏著狂熱的的士高舞步,沖上古典樂的舞臺,引起一片譁然,毀譽摻半。這股旋風馬上就吹入了室內樂,湧現了一些嶄新的組合。這些組合清一色的是俊男美女,標榜的是偶像,時尚。古典美的旋律加上現代節奏的震撼,令室內樂添加了另類,不羈的樂種,風魔了對古典音樂叫苦連連的年輕一代。
“Bond” 是一個女子弦樂四重奏樂隊,兩位小提琴手,一位中提琴手和一位大提琴手,最正統的室內樂編制,她們都畢業于正統的音樂學院,而且不管你認不認同,她們強調她們是古典演奏家。她們要做的是將古典音樂注入現代的元素,從而更接近現代觀眾的思維和口味,讓古典音樂更能為現代人所理解。
她們所在的“環球唱片公司”斥鉅資重磅出擊,為她們打造聲勢,推出首張專輯《誕生》來宣告“Bond ”的誕生,也寓意音樂新時代的來臨。這張專輯無論是在古典或是流行音樂榜上排名高居不下,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。
舒伯特(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 – 1828)的《鱒魚五重奏》 (The Trout” Quintet in A Major Op.114)是最膾炙人口,最多室樂團演奏的曲目之一。小提琴,中提琴,大提琴,低音提琴和鋼琴,五種音色,高吟低訴,互訴衷腸的交相輝映。讓我們看到美好夏日的小河裡,小鱒魚游來遊去,最後被可惡的漁夫捉去的概歎,詼諧而不失優美。
有一次和一個室樂團一起演出, 當室樂團演奏了一首理查德 施特勞斯的選自他的歌劇《隨想曲》的六重奏(Richard. Strauss String Sextet from "Capriccio", Op 85),從後臺的電視機看他們的演奏,美得讓我屏息靜氣。
巴西作曲家維拉 羅伯斯(Heitor Villa Lobos 1887-1959)用巴赫的音樂形式寫過一首 《巴西組曲》(Bachiana Brasileira),其中第五首,八個大提琴的合奏,再加上一位女高音,形式非常新穎。自由遼闊的樂聲帶我們走進巴西的原野。
九重奏,在室內樂中不算多見,德國作曲家施博爾(Louis Spohr, 1784—1859)的九重奏协奏曲(Nonetet Op.31),用了小提琴,中提琴,大提琴,低音提琴,長笛,單簧管,雙簧管,巴松管和小號。可惜,我在寫這篇文章時,遍找不到它的錄音,無緣親耳欣賞,想來眾樂齊鳴,應該是是最壯觀的室內樂吧。我想在此向這位,為我們留下美妙音樂的音樂家致敬,為所有被我們忽視和淡忘的偉大音樂家們致以不可饒恕的歉意。
祝願人人都愛古典樂,打開你的心門,這些美好的旋律會令你的生活更豐富,更感性,有更深,更特別的意思,你會真正體驗到這妙不可言!(全文完)
You can do it, too! Sign up for free now at https://www.jimd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