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琴”真意切

訪手風琴家 - 姚藝

 

手風琴是我最喜愛的樂器之一,

每當遠處飄來手風琴聲,循著聲音找去,

演奏者簡單的裝扮,隨意的站或坐著,

風箱像張開的翅膀,靈巧的指尖跳躍在鍵盤上,

時而晴明爽朗,仿佛聞到繁花的香氣,

時而陰霾感傷,揮之不去的無限惆悵,

時而雄渾莊嚴,令人肅然起敬。

時而輕靈詼諧,讓人忍俊不禁。

手風琴充滿異國情調,
我一直覺得,它,應該是歐洲街頭的風景,

應該和流浪有著不解之緣,

手風琴藝人應該是閑云野鶴式的人物。

 
 

姚藝有很多學生,時間安排得滿滿的。這天,我的專訪見縫插針的安排在她的兩節鋼琴課之間。一個吃著雪糕的女孩向我走來(可能剛匆匆吃完她的午餐),我認出是姚藝,我見過她的相片,一張清秀的素臉,親切的笑容。

 

今天我和姚藝的談話,圍繞著一個華人手風琴家,因為對音樂的愛,一步步執著地走向廣闊天地。

 

只有做好自己的努力,才能嘗到果子

戴莉(以下簡稱戴):“你是生長在音樂家庭嗎?”

 

姚藝(以下簡稱姚):“ 我的父母都在中國歌劇舞劇院工作,父親 是手風琴手,母親是芭蕾舞演員。是個藝術家庭,所以給我取名‘藝’。我5歲開始學鋼琴和手風琴。”

 

戴:“你那麼小就開始學琴,能自覺練琴嗎?”

 

姚:“雖然小時候的我練琴都是不自覺的,因為只有我練完琴才會有電視看(父母定下的獎懲條例)。但我已經懂得只有做好自己的努力,才能嘗到果子。直到15歲以後,我才真正,正式的熱愛音樂。”

 

早熟的表演藝術家

 

姚藝在不諳世事的年紀,開始跟父親學習手風琴。請了另外的老師來教鋼琴,父親對她要求非常嚴格。在中國的父母們,為了孩子長大有作為,這個“天下父母心”,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壓力,同時這壓力也或多或少的帶給了孩子。這些孩子們也不負眾望的,早早顯露了他們的才華。姚藝在很小時就已經嶄露頭角,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。

   

小小年紀的姚藝,表演生涯非常豐富。有電視臺節目:逢年過節的《七巧板》。有電臺錄音:5歲半時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制了手風琴曲《小蘋果》。這是一首著名的樂曲,後半部速度非常快,演奏者需要相當的技巧。姚藝5歲半就能拉這首曲子,令人驚嘆!還有出國表演: 應孟加拉總統的邀請,和藝術團的十幾個小朋友一起,遠赴孟加拉表演。當時她參與了鋼琴,手風琴和舞蹈的節目,使出渾身解數,多才多藝。

 手風琴曾經風行中國,很多人都學手風琴,技藝高超的演奏者為數不少。這個只有12歲的孩子,竟然能夠開個人音樂會。

   

姚藝對我說:“12歲上初中的時候在北京最top的‘北京音樂廳’,舉行了我第一次的個人音樂會。記得那天是個星期天,天公不作美,下著大雨。我父親想:這樣的天氣,不會有太多觀眾來了。所以一直都很擔心。

 

開場後有人進場,......陸續有人進......後來竟然全場坐滿! 這個12歲的小小音樂家,憑她的天分,憑她的琴藝,如此的吸引著觀眾。音樂之神向她展現了光明。

 

“手風琴時代”和“鋼琴時代”

 

戴:在中國,很多事物常常會形成潮流,風氣,甚至是一個時代。中國從最早的“全民皆兵”過渡到“全民皆琴”。從“手風琴時代”過渡到“鋼琴時代”。鋼琴進入了每一個家庭,鋼琴是多少父母和孩子的希望,理想和前途。你同時學的鋼琴和手風琴,但似乎對手風琴情有獨鐘,手風琴被有人偏見的認為是“不能登大雅之堂”的樂器。你為甚麼選擇了手風琴呢?

 
姚:“手風琴因為方便攜帶,當時流行的一些民間樂曲,也非常優美,打動人的心靈,手風琴在中國也很受人們的歡迎。我喜歡手風琴的親切和優美。”


戴:“你是在音樂學院正統的學習手風琴,可是那些街頭藝人有的可能根本沒正統的學習,可能只是靠祖傳秘訣。在演奏方法上有甚麼不同嗎?”


姚:“有不同,街頭藝人的演奏較民族化,有濃郁的民族色彩,很純樸,很接近靈魂,雖然他們的技巧比較單一。我有一次在 Bank 見到一個街頭藝人,他拉的小曲子美極了,迷人極了,簡直可以讓人看到美麗的風景。音樂學院派,則涉及曲目面積廣,底蘊深,技巧完整。總之各有風味,最好是兩者結合,就完美了。我比較喜歡演奏有技巧的快曲,這需要扎實的基本功。慢的樂曲演奏也要感人,要像歌一樣從心里唱出。”

 

孤獨的心

 

戴:“聽說你小時候因為有音樂才華,被孤立,有這事嗎?”

 

姚:“6歲以後因為在學校各方面都較突出。我學習好,常被老師表揚。是優秀少先隊員,又忙碌於很多演出活動,所以就沒有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。自己覺得被孤立。所以為了有更多的朋友,我就隱藏自己的才華,不提我會音樂的事,老師也是過了很久才知道。”

 

戴:“那你會不會在心理上有影響?”

 
姚:“還沒有,因為我的家庭教育健康,而且我也有很多校外的朋友。”

 
戴:“有很多朋友是因為喜歡你的音樂嗎?”

 

姚:“因為我的性格溫和,音樂也令我有個人魅力。很多朋友因為喜歡我的演出,跟我做了筆友,我們經常通信。”

 

戴:“ 聽說你得過很多獎,可以談談嗎?”

 

姚:“ 第一次得獎:北京市人才杯少兒組鋼琴一等獎,手風琴一等獎,電子琴一等獎,那年我11歲。

2001年蘇格蘭手風琴音樂節一等獎。

2001年 Anglo-Czech 藝術節一等獎。

2002年 Arrasate Hiria 國際手風琴大賽第四名, 最佳規定曲目獎, 和最受歡迎參賽者獎(由參賽選手選出)。”

2002年倫敦手風琴音樂節二等獎。

“2003年與Naxos錄音公司,著名指揮家 Jose Serebrier, 法國圖盧斯國家交響樂團,錄製的手風琴協奏曲,獲第46屆格萊美音樂大獎兩項提名。”

 

難忘的比賽

 

戴:“有甚麼難忘的事嗎?”

 

姚:“其中最有影響的比賽,是參加西班牙國際手風琴比賽,當時我正在修讀第二年的研究生課程。那次比賽的賽手水準都很高。來自手風琴強國的兩個俄羅斯賽手,非常傲慢。但是我當時的心態很好,只是想拿經驗,得獎與否都沒關系。我的室友,一個法國女孩,有一天晚上雖然閉著眼睛在睡覺,手卻在拉琴,原來她緊張得在夢中拉琴呢,非常好笑。”

   

“我通過了第一輪的比賽進入決賽。規定的曲目中有一首,是專為這次比賽請的一位作曲家作的新曲子,一首帶有很現代化色彩的曲子,很難,沒有規律的旋律。我當時在想,這首曲子很容易拉得沉悶,我怎樣能使它有趣些呢?我就把這首曲子處理了一下,變得較有特色和吸引力。結果我拿了這個最佳規定曲目獎。”

   

“在通過第一輪的比賽後,那兩個驕傲的俄羅斯賽手,態度

 大轉變,排練完回住地的路上,幫我背琴,還問我借樂譜,

 我也開始有信心了。整個比賽,因為我臨場在臺上出了一點

 小錯誤,得了第四名。評判們都覺得很可惜,但是比賽是要

 看臨場表現的,盡管你有潛力。”

 

《冬天的愛》

 

戴:你寫了一首樂曲《冬天的愛》,是一首關于愛情的樂曲,是為了抒發積壓在心中的感情嗎?

 

姚:“人在愛的時候是不理智的,我是一個感性的,偏向憂郁的人。我喜歡冬天的色彩,那種冷峻,肅穆的純潔。當時我有一段愛,在還處于朦朧時期就失去了,我用音樂來表達我當時的心情。”

 

再次走出孤獨

 

戴:“剛來英國時,因為語言不通,生活不習慣,你又一次的陷入孤獨,你是怎樣走出來的?”

 

姚:“ 從來沒出過家門的我,剛來倫敦時住的是一個很小的房間,很簡陋的家具,每當太陽下山時有種說不出的孤獨感,我那時又因為語言不通,很自卑,不敢和人交往,只有打電話給媽媽。我在第4天走出來了,我想無論如何我要走出這個門,去我的學校認認門,就是去買菜也好,我問過房東,知道搭82路車到Baker Street,我的學校 - 皇家音樂學院就在那裏。那天我買菜成功,然後去找學校。我憑著感覺一直走,看見一座建筑很漂亮,再看牌子,正是皇家音樂學院。我走出來了,從孤獨中走出來了。”

 

一直在走自己的路

 

戴:“你的命運已經和音樂連在一起了。有人把玩好音樂當成通往名成利就的捷徑,你怎樣看呢?”

 

姚:“我15歲考上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附中,三年後獲取每年一半的獎學金,到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學習手風琴專業。四年本科畢業,又拿到了研究生文憑。我從沒想過急功近利,我只是愛音樂,我現在能以音樂為職業,也做出了一些成績,父母也以我為榮。我一直在一步步走自己的路,沒意外。到目前為止,我滿意現狀。”

 

 

既維護傳統,又有創新的勇氣。

 

戴:“談談你將來的計劃。”

 

姚:“ 對將來不可知的事情,我沒想太多,重要的是做好目前的事情。我和我的6人組合(Panoplay),改編了一些中國樂曲,有《瀏陽河》,《彩云追月》,《黃河》等。我們的作曲老師,有中國的德彪西之稱。我們把這些樂曲添加了現代色彩和技巧的演奏,是新的嘗試。還有一個組曲《Animals》,是關于12生肖的。作曲家是英國人,他的作品很中國化,是很新派的,有獨特的風格。我們的路還很漫長。”“我現在有40多個學生。在我剛來英國時,第一二年只有2個學生,現在發展到40個,多數是小朋友,5個成年人,我們在一起分享音樂。他們從0開始,現在,他們有的考上了8級,有的考了文憑。他們學到一定的程度,我就會問他們愿意不愿意以音樂為職業,我會為他們度身訂造一些教學課程。我覺得在這方面還算有經驗,比較有天分的。”

 

 姚藝現在是一個有影響力的音樂家,她的足跡遍及瑞典,馬來西亞,意大利,泰國和埃及,當然還有自己的祖國中國。姚藝曾在劍橋的音樂會上獨奏“協奏曲”。與她的6人室樂團到曼谷進行一系列的演出。她也是經驗豐富的,郵輪海上音樂會的表演者。還舉行了一系列的中國巡迴演奏會。姚藝也是廣州肇慶大學的客座教授,她的講座及大師班,有2000名學生。

   

 

室樂團最初的形成是在室內演出,因而得名。觀眾也往往都是家庭成員。樂手們都是平等的,每個樂手都有單獨負責的部分,和其他樂手緊密合作。也和觀眾一起眉目傳情,渾然一體。室樂團現在已經演變為在大音樂廳演奏的小型樂團。 室內樂以細致動人,精巧的組織和設計著稱,受到廣大樂迷的歡迎。

   

姚藝是多個室樂團的成員。這些室樂團由鋼琴,小提琴,吉他,手風琴,還有聲樂組成,感覺非常新穎。要把這些不同音域,不同音色和音質的樂器協調,聽起來不突兀,很不容易。姚藝的6人組合,他們的選曲多傾向于現代樂風,清新流暢,復雜新穎。音樂的養分來自民間,要不斷搜集民間曲調做素材。他們還改編了很多中國民間樂曲,他們把這些中國樂曲改頭換面,既維護傳統,又有創新的勇氣。姚藝的手風琴演奏得干凈,流利,純熟,動人。

   

 姚藝送了一張CD給我,

我一邊聽著這張CD, 一邊寫專訪文章。

我伏案疾書,

和音樂契合,靈犀相通。

每一個字都仿似音符一樣響起。

 

專欄文章:戴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