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為美談的“懶”

 

羅西尼(Gioacchino Rossini), 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。21歲不到就已經舉世聞名,1929年37歲正當壯年的時候,寫了歌劇《威廉泰爾》後封筆。很多人揣測他封筆的原因,有人說他是江郎才盡。但多數人究其為“懶”。但我認為最大的因素是因為他是個我行我素者,喜歡沒有壓力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。

 

羅西尼才思敏捷,,他曾對人說:“就是一張洗衣的清單,我也能為它譜上美妙的音樂。”但他為人懶惰閑散,在當時還引為美談。往往在歌劇首演的當天,序曲還沒寫完。還說風涼話:“最刺激我創作靈感的,莫過于一個焦急的劇院經理,當我看到他在我門前團團轉,急得亂扯頭髪,美妙的旋律便不斷地在我腦中涌現。所以跟我合作的劇院經理都是30歲沒到,就已經禿頂了。”可能這話說的太折墮,自己在中年時也要靠假髪來遮掩禿頭了。

 

羅西尼最著名的歌劇是《塞維利亞來的理髪師》,不過首演卻慘遭滑鐵盧。臺下的反對派大喝倒彩,臺上的演員個個膽戰心驚,男主角的自彈自唱把吉他都彈斷了幾條弦。不知甚麼時候,有一只貓兒跑上臺來,成了最矚目的主角,贏得臺下熱烈的掌聲,人們大叫:“貓兒都比他們唱得好。”後來,羅西尼干脆寫了一首《兩只貓的二重唱》(<Duetto Buffo di duo Gatti>)自嘲。整首歌的歌詞就是喵喵貓叫。

 

我2004年參加過一場羅西尼音樂會的演出,上半場是《小莊嚴彌撒》(Petite Messe Solennelle),羅西尼在樂譜上寫下:“此作品只需12位合唱者,分屬男,女,閹人......耶穌有十二門徒......不過,上帝啊,請放心,我的門徒中沒有猶大...... 他們必定盡力以愛唱出對你的贊美......”我們這十二位合唱門徒盡力唱了這一著名的作品。四位獨唱者分別是英國著名的組合《歌劇寶貝》( OperaBabes )之一的麗貝卡(Rebecca Knight)唱女高音,她的母親吉利安(Gillian Knight)是著名女中音,還有兩位皇家歌劇院的男高音捷斯廷(Justin Lavender),和男低音米高(Michael Pearce)。

 

下半場是《塞維利亞來的理髪師》選段,和《兩只貓的二重唱》。尤其是《貓》,麗貝卡和吉利安兩母女,把貓的姣騷潑辣演繹得惟妙惟肖。臺下歡笑不斷。正像一位觀眾所說:上半場重,人們閉目凝神的聽,下半場輕,人們歡聲笑語的看。不失為一場圓滿的音樂會。

 

Gioachino Rossini - "Kyrie" from "Petite Messe Solennelle"

OperaBabes - Casta Diva

Duetto Buffo di Due Gatti

Duetto Buffo di Due Gatti - G. Rossin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