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坎塔塔”(Cantata), 雖然中文翻譯為清唱劇,其實它并不是清唱,它多數是有伴奏的。是由獨唱,多重唱,合唱和樂隊等組成。但是它倒真的可以稱之為“劇”,有主題的小型歌劇,有角色,但是沒布景,演員只唱不表演。多數是敘事和抒發感情的。所以“坎塔塔”和另一樂種,大型有劇情的“神劇”(Oratorio)是有區別的。但很多時,人們把它們混為一談。
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泰萊曼(Georg Philipp Telemann),作過一首《金絲雀清唱劇》,主題是貓兒咬死了金絲雀,歌中唱到:“吃吧!你這個為非作歹的暴徒,吃,吃,吃,但愿鳥兒在你肚里撕裂你的肝腸,啄碎你的脾肺,叫你一命嗚呼。”不覺惡毒,反覺得詼諧。
虔誠,莊重的巴赫(Johann Sebastian Bach),幾乎每周都為教堂的崇拜寫一首經文歌或清唱劇,有人說:如果巴赫寫的是獨唱,那一定是這周的唱詩班不夠人。這說明,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他都會盡忠職守。所以僅僅清唱劇他就寫了接近300首,流傳下來的有200多首。
一七三九年,巴赫作了一首《咖啡清唱劇》,一改他不茍言笑的作風,幽默生動,非常可愛。
十七世紀末,十八世紀初,咖啡似乎是很奢侈的飲品。有一位妙齡少女嗜喝咖啡。管教嚴厲的父親,禁止女兒喝咖啡,怕她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慣。
父親唱到:“講起我那女兒,每日無所是事事。就知道喝咖啡。”“你這個不聽話的孩子,壞女孩,你甚麼時候戒掉咖啡啊!”
女兒唱道:“咖啡的味道真美妙,千個熱吻,萬杯醇酒都比不了......”
父親:“若不戒咖啡,不準你外出!”
女兒:“沒關系,只要能喝咖啡。”
父親:“不給你買漂亮的衣服!”(逐步升級)
“沒有也沒關系”
“不準靠近窗前看路過的行人,你的帽子上也不能有金銀飾帶!”(越來越苛刻)
“沒關系,沒關系,我只要咖啡。”
“你這頑固的女孩,你愿舍棄一切?那,你永遠都不能有丈夫!”父親惱羞成怒,專橫跋扈的下了最後通牒。
事態嚴重到必須在咖啡和丈夫之間做選擇。女兒唯有無奈的唱:“永別了,咖啡。”
可女兒并沒打算真的放棄咖啡,聰明的她想了一個主意:給求婚者定下了特別的條件:“如不讓我婚後繼續喝咖啡,那你就別想成功!”
由男低音飾演父親,女高音飾演女兒,男高音是講故事的人。最後合唱團唱到:“貓抓老鼠,天經地義。為甚麼女兒不能有咖啡?”
《咖啡清唱劇》就像咖啡一樣香濃雋永,令人輕鬆,清新,愉悅。
You can do it, too! Sign up for free now at https://www.jimd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