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此而來 如此而去

記英國著名畫家克里斯•格倫和華人青年作曲家姚藝的完美合作

 

 

 

“對我來說,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 - 生命是什麼?我們為甚麼來到世界上?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”

 

—— 姚藝

 

“我們來自完全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年齡段,實踐不同的藝術形式。然而,儘管有這些差異,我們已經開始了一個全新的,令人興奮的探索,最後達到完全和諧。”

 

—— 克里斯·格倫

 

 

 

2014年夏天,英國著名的亨利藝術節(Henley Festival),一個名為《如此而來 如此而去》(And it Came to Pass)的創意作品,吸引了人們駐足。

 

看台上一幅巨大畫卷展開,畫的下面,手風琴,大提琴和鋼琴的三重奏樂隊將故事娓娓道來。

 

這是一個繪畫和音樂完美結合的創意作品,由英國著名畫家 克里斯·格倫 Chris Gollon)繪畫,華人青年作曲家/演奏家 姚藝,作曲並演奏其中的手風琴。另外兩位樂手是:曾淑偉大提琴和西蒙·沃特敦(Simon Watterton)鋼琴。

 

格倫先生的畫風類似新客觀主義(New Objectivism),整體抽象誇張,而細節處卻真實的記錄了現實人性弱點。

 

讓我們跟着色彩和結構的描繪,伴隨着旋律和節奏的敘述,思考生命,愛的意義。

 

這個作品分幾個樂章和段落,分別是:《起初》,《天性》,《生命 愛》,《不要懼怕》,《如此而來 如此而去》

 

畫面由左向右將故事展開,濃艷紅色漫布,恍如生命之初,混沌,幽暗,虛無,人物被苛刻地描繪成變異而醜陋。流着黑色眼淚的女人,從污水裡捉到一條魚,示意給虎視眈眈的貓。臉上五官只剩一隻眼睛的男人,一手遮掩着自己的羞處,而另一隻手卻指責沒有面孔女人的羞恥。人們在火與水中掙扎,不知道未來的宿命,畫面充滿懸疑和緊張的氣氛。

 

音樂猶如僧侶吟唱般的緩起,鋼琴聲由高到低不斷跌下,漸漸展開,如波紋潺潺的流水,不時躍起浪花……

 

有人悲哀的自怨自嘆,有人單起一隻眼冷眼旁觀,有人去掩住別人的耳朵,也有人拔起柔弱的小花。齷齪可怖的世界,卻有一隻雪白的鴿子正向上飛起,彷彿寓意經受過熬煉而潔淨的靈魂,將向天堂飛升。

 

第一樂章《起初》的結尾,低音發出聲聲沉重的疑問。

 

 

手風琴在這時響起憂傷的小調,開始了第二樂章《天性》。

 

畫面為之一轉,來到現代世界。一個穿着整齊密實的男人,脖子都被厚厚的圍巾包着,卻掩蓋不了臉上的淚水。紅裙女郎將一朵花貼近自己的心口。上方一個圓圓的黑洞不知通向哪裡。

 

第四部分《生命 愛》,畫面正中,並高出畫面之外的一對愛侶相偎相依,臉貼臉,面對面。不難看出作者的用心,謳歌生命和愛,是這部作品的主題。 

大提琴和鋼琴匯合手風琴,愛的主題溫暖甜蜜...... 

 

音樂忽然像一串警鐘響起。

 

畫面第四部分《不要懼怕》,一個本來軟弱的稻草人,被架子撐起,伸出兩臂,垂下的黑手有血的痕跡。稻草人是秩序的維護者,警惕着天空上飛來的黑色鳥兒。地上散落的蘋果 - 亞當和夏娃的原罪。

 

手風琴奏出臨死前的哀鳴...... 一片死寂。

 

鋼琴明快的從上而下彈跳後,波瀾不斷,洶湧遞進。手風琴向上的,大提琴覺醒的反思自省。

 

最後部分《如此而來 如此而去》,智慧樹下死去的女人面容安詳,她夢中手還伸向幾朵美麗的玫瑰,一隻白鴿正飛下來,彷彿接她的靈魂去天堂,儘管還有一個蒙着眼睛的女人坐在她身上。

 

最後的樂章大提琴超脫灑落,旋律帶明顯的中國風。鋼琴不時明快的劃起一串鈴,手風琴漫長的長音,最後以一個未完式的樂句結束。

 

天空逐漸明朗,一輪白日掛在樹邊。

 

 

 

***

 

姚藝5歲開始學鋼琴和手風琴,12歲在北京的主要音樂廳演奏了她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,15歲時就讀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理論作曲系。

 

1998年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深造,師從歐文穆雷教授,主修手風琴和鋼琴深造文憑。 2003年姚藝獲得音樂碩士學位和一級榮譽學士學位。 

 

姚藝在很多鋼琴和手風琴國際比賽中贏得獎項,由著名唱片公司出的她的唱片,兩次被提名格萊美國際比賽。

 

姚藝的職業演奏家生涯的足跡遍布世界,她曾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的節目中演奏,並是倫敦SW1電台節目的常客。 她除了經常定期有音樂會演奏,也致力於教學工作。

 

她和英國著名畫家Chris Gollon首次合作,創作了音樂和美術結合的作品 《如此而來 如此而去》,由姚藝作曲,並和她的樂隊在畫前演奏。這個節目被選入在2014年,英國著名藝術節之一的亨利藝術節表演。

 

而此次的合作被登載在著名音樂雜誌《留聲機》電子版上。